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有效性的思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5/13 7:53:3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40字。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有效性的思考
                                             孙和平
    纵观各地的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往往要占全卷的一半篇幅,分值大多要占到四分之一。在语文的中考中为什么要考查现代文阅读,这显然与语文教学中“读”所占的分量和今后学生学习工作的实际需求有关。应该说,近10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的思路清晰,成效显著,对教学和教学科研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中考语文的复习备考中,老师们都会安排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所谓“强化训练”,让学生大量地做前几年各地的中考题或模拟题。一般说来,为了备考考生要完成的阅读文章有100篇左右。作了那么多题,读了这么多文,考试情况又如何呢?据笔者多年主持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评卷的数据统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平均得分率总在50%左右,低于文言文阅读,更低于作文。各地的情况也差不多。现代文阅读得分率低是命题的原因还是教学或备考的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现代文阅读训练费时多而成效不明显却是不争的事实。
绝大多数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都是适应考试的特定需要,以考查精读(信息阅读)能力立意的试题。精读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文本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体现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这些相信老师们都清楚,也进行了大剂量的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技能指导,可是一作阅读题成绩总还是不理想。笔者为此也困惑过多年,经多方调查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文本,不去认真阅读,缺乏真实的阅读积累和体验,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训练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据对不同年段整班学生的调查,作现代文阅读题时,先看题目后读文章的学生大约有五分之二,匆匆看一遍文章就开始做题的为大多数。一些语文教师甚至把“先看题目再到文中找相关信息”作为答题诀窍传授给学生。“先看题再找文”的阅读方法必然导致心中只有“题”而不会有“文”。难怪考生往往记不得自己曾作过题的那些文章了。可以说这些考生在备考阶段的大量阅读其实只不过是伪阅读。
所谓伪阅读是违背阅读认知规律忽略阅读基本能力的虚假阅读。按阅读认知的规律,精读一篇文章应是这样的流程:先阅读全文,对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思路有清楚的认识,这是阅读的第一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整体感知;再仔细阅读文本的各个部分,分析理解文中字词、句子、段落的内涵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看全文,从文本的整体准确再现或创造性展示其中包含的形象和意义,并对文本内容、表现形式的优劣得失作出自己的评价。人们常态下的精读都是依这样的流程----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在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也应遵循这样的流程,只是局部的细读要根据题目的指向和要求有重点的进行;最后的再回整体则侧重去验证自己的答案。在阅读考查中先看题后看文或不仔细看全文,就不可能对阅读文本有整体上的正确把握,答题时难免认识模糊、理解肤浅、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再从另一角度看,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是这样的一种阅读,它以考生的知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要求考生快速而又准确地获取文章中的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评价的一种阅读方式。通俗点说,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实质,是看考生能否看懂作者的意思以及能否说出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内容上如何好。考查的是基本阅读能力。有专家们认为,确认和整合是基本的阅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