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00字。分析命题走向 把握命题规律
强化有效训练 突出方法指导
――谈0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冲刺复习
扬州·高邮 毛高阳 (邮箱maogaoyang@126.com 邮编225611)
一、 解读高考大纲、考试说明。
1.对诗歌考查难易度的把握。07江苏考纲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所谓“浅易”按考纲解释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够掌握的程度”.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结合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加以明确,如04年江苏卷考的是唐代 柳中庸的《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05年考的是唐代诗人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06年考的是元代魏初的一首词《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根据近三年的考题及我个人的理解,所谓“浅易”,就是考试选择的诗歌是能让学生基本读懂的诗歌,出卷者并不过分在读懂诗歌这个基本层面上为难学生。
2.对诗歌鉴赏材料的选择。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材料的选择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它时代、体裁的作品。因此,我们诗歌鉴赏复习材料的选择仍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元曲及其他类型诗作。
3.考纲还明确了考试的基本内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同以往相比没有变化。
二、解读考题
年别卷别题目作者时代类别考点
2004全国Ⅰ秋思张籍唐诗形象、语言、思内
全国Ⅱ木兰花宋祁宋词形象、语言、表技
全国Ⅲ鹧鸪天晏几道宋词形象、思内
全国Ⅳ江城子欧阳炯五代词表技、思内
北京红梅苏轼宋诗形象、语言、表技、思内、观态
广东江汉杜甫唐诗形象、思内
江苏征人怨柳中庸唐诗语言、表技、思内
2005全国Ⅰ春行即兴李华唐诗形象、表技、思内
全国Ⅱ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诗语言、表技、思内
全国Ⅲ雨后池上刘颁宋诗形象、表技
江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唐诗形象、语言、思内
北京夜游宫·记梦陆游宋词形象、语言、表技、思内
广东春日登楼怀归寇准宋诗形象、语言、思内
2006全国Ⅰ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宋诗形象、观态
全国Ⅱ南柯子王炎宋诗形象、思内
江苏鹧鸪天魏初元词语言、表技、思内
北京移居(其二)陶渊明晋诗形象、语言、思内
广东粤秀蜂晚望(其一)谭敬昭清诗形象、语言
唐宋元其他诗词曲其他
00年112
01年22
02年213
03年311
04年86五代1105
05年1071161杂剧1
06年463晋1清5近代11412
根据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所选诗歌就年代而言偏重于唐宋,只有06年选材范围有所扩大;就诗歌形式来说,偏重于诗;就考核的内容来说,偏重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较少涉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应对的策略——强化有效训练,突出方法指导,以不变应万变。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在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上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把好材料关:要选择能够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