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50个字。
2007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解
一、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扩大,语文中考试题已经大部分成为纸笔型的“学业考试”题。这些试题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注重考查综合语文素养
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考查,不少实验区的试卷,在“积累与运用”部分设计了包括对识字、写字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的考查;优秀古代诗文积累的考查;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的考查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等。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考查,则侧重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上,基本杜绝了前些年那种孤立考查语言知识概念的试题的出现。试题不仅呈现出对不同积累水平测试的要求,而且着意于引导学生尊重、热爱祖国语言,重视文化积累。
如河北省中考试卷第3题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新课改和新教材都突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也是课改区语文教学与非课改区语文教学的区别之一。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活动能力,据此,命题组成员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专题栏目“永远的丰碑”出了这样三道试题:
①理解“永远的丰碑”的含义。
②根据提供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
这道题是一个创新:首先,考查的形式和视角新颖。它不是常见的假设情境,“请君入瓮”的考查形式,也不是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的语文现象的分析和整理,而是人们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事件的分析、理解、感悟。其次,它贴近生活。《新闻联播》是家喻户晓的节目,又正值晚饭时播出,考生在家中不经意间接受了这个信息。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再次,尝试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有利于考查学生接收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从学生人格养成的角度来看,这道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