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及新课程改革例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6/13 12:30: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00字。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谈新课改
  怎样把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和关注的问题。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明确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旋律,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探索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近日听了特级教师彭尚炯先生执教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深有感触。把彭老师的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我加深了对新课改的领悟。  
  一、准确把握双边活动的“度”,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中,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等都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学生从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特征”和“生产情况”几个方面,清晰地理出了文章的写作脉络。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点拨。如:课题仅仅7个字,包含哪些信息?文章两次引用《荔枝图序》有何作用等,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里要把握两点: 
  1.恰当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强调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是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所谓“恰当”,就是学生的活动要有“度”。这个“度”就是要“动而有效,放而不乱”。《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现在有些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度”把握不好。一是盲目强调学生的“动”,不讲动的效果。学生在思考中活动,这个“动”才有意义,有效果。二是有的教师在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面对那些始料不及的争鸣和提问,无所适从,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其实,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有的问题,也许教师当时也没有正确答案,但不能回避。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课后我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也应放下架子,承认错误。雅克·德洛尔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说:“教师所享有的权威总是有着自相矛盾的特点,因为它不是建立在确认其权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由承认知识合法性的基础上。……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他们要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开放,并随时准备自己的假定将由事实来检验,甚至承认错误。”教师的“实事求是”蕴含着优良学风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产生亲和力,激发学生“动”的积极性。这是培养人的必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要。 
  2.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方向的把握(包括对学生活动的正确引导与评价),课堂节奏的调控,知识的归纳与传递等等。所谓“有效”是强调教师活动的“必要性”和“绩效性”。彭老师的课堂引导和点拨是有效的,表现出他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机智的应变能力。 
  相形之下,有的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无所事事;学生发言时,盲目叫好,这就没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在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准确估量和把握情况,根据课堂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每堂课上都会有些积极参与者,也有些被动参与者,还有个别没有参与者。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被动的和没有参与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开放性教学活动中,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而课堂教学的目标又是明确的,教师应抓住不确定因素中的积极因素,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能盲目叫“好”,不仅要学生得到正确答案,获取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态度,要严谨、务实。要引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