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练习设计比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2 19:36: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00字。
《赤壁赋》练习设计比较
□金荷华
  苏轼的《赤壁赋》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建议诵读的14篇古诗文之一,被不同版本的新课标教材编入必修课本,并且被处理为精读课文,但是在类型归置、目标定位、练习设计以及相关拓展链接方面,不同版本对它的处理却各有特色。课文练习的设计,对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比较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教科书中该课练习设计的异同,〔1〕了解三个版本挖掘经典课文教学内容的不同视角,体会其各得其宜、各显其妙的创新效果,同时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以利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理性地认识教科书、使用教科书、建设教科书,从而更好地发挥教科书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都将《赤壁赋》编入必修第一册,但所编入的单元的专题是不同的,因而围绕课文的练习设计也有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不等 
     人教版练习共4题,相关链接1则;语文版练习共6题,相关链接2则;苏教版涉及《赤壁赋》的练习共6题,没有相关链接。 
 二、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由“研讨与练习”直接统领所有题目;语文版把练习分为“理解·鉴赏”和“拓展·应用”两类;苏教版的练习也分两类,其一是按课文的学习板块设计(每个专题由2~3个学习板块构成),依据选文的目标定位,或为文本研习题,或为活动体验题,或为问题探讨题;其二是专题结束后的综合性练习题,由“积累与应用”领属。相关链接部分,人教版没有具体标明,把链接内容直接附在练习最后;语文版则标明为“相关链接”。   
  三、目标取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三个版本都设计了指向理解课文的题目,但是题目视角和目标定位各有不同,在充分体现编写理念、落实教学目标方面,各得其宜、各显其妙。 
  人教版第1题: 
  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人教版把《赤壁赋》编入第2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目标取向是品味与赏析,其单元提示指出:“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因此,该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课文,从而领悟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该题的设计注重把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落实在鉴赏的过程与方法、领悟的过程与方法层面,很好地体现了单元的总体目标定位。 
  语文版此类题有两道: 
  第1题: 
  朗读并背诵全文。要用心体会文章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努力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第4题: 
  有人认为作者身处逆境,却能寄情山水风月,不怨天尤人,表现了乐观豁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人认为作者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纵酒赏月,逃避现实,流露出消极的遁世思想;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倾向是什么? 
  语文版中《赤壁赋》所在的单元是专题为“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该单元的语文活动设计是:探究性学习——古代作家人生态度探究。因此情感、人生态度是该单元理解、鉴赏的重点。第1题充分体现了这一重点:要求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变化”,“努力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强调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突出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第4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抒发的情感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要求结合历来人们对这种情感的不同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