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20个字。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方法探索中的思考
大团初级中学 康薇薇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地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材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实现其生命的价值。
从06年9月,我参加了市级课题《初中语文生命教育单元拓展的方法序列研究》的研究活动。虽然我对于生命教育并不陌生,并且也时常挂在嘴边,但始终觉得要真正把生命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要那些单纯幼稚的,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们明白何为“生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依靠老师单纯的说教,学生不会明白也没有兴趣去弄清楚“生命”这个抽象的词语中蕴涵着什么。因此我觉得这个课题对于当下语文教学而言,很有价值,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编写新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单元序列,使生命教育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使新教材能充分地为我所用,更有必要认真探索初中语文生命教育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很容易并且愉快地接受教育。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区有关领导非常关心,特地抽出时间来听课指导。而我当时正在教授新教材“少年心事”这个单元,这个单元文章的特点是充满了童真童趣,情节性较强,在有趣的故事中反映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于是我马上想到了排演课本剧这个方法。
【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挑选班级中几位爱好表演的同学分饰各角色,自行排练,我帮助制作多媒体字幕。
《诺言》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位小男孩为了坚守游戏中的诺言,从白天一直站到晚上也不离开,直到“我”发现并想办法让他回家的故事。主人公有三个:小男孩、“我”和少校。由于文章很长,所以学生提前预习过,在动画导入和概括故事后,我请学生边散读边圈划文中的重点句子,之后我们共同找到和分析了描写小男孩形象、心情的句子以及“我”对小男孩看法变化的句子。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后,课本剧就上演了,虽然有听课老师在场,小演员仍然没有“怯场”,情绪高涨、十分卖力,台下的观众们也都面带微笑、安静地欣赏,在节目结束后及时给予了热烈掌声。接下来的评剧仍然精彩,我第一次发现预初3班上课的气氛如此热烈(上课之前还一直担心,因为这个班级平时发言的同学不多,课堂气氛较沉闷),有的肯定同学表演勇气可嘉;有的从对话的语言、情感方面来评价;有的从语调的轻重方面来评价;有的从表演时的辅助动作上来评价,都象模象样,颇有评论家的气质,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同学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有的同学说完了还意犹未尽。通过这一番表演和评价,主人公小男孩的性格和形象在同学们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也就很容易抓住这篇小说的主旨——赞扬小男孩信守诺言精神的可贵。最后我请同学们把自己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