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5000字。《牡丹的拒绝》练习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
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
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
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
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在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
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
2).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4分)
3).解释下列语句加点的文字的含义。(4分)(1)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2)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4).“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答案:
1.AC(A项,“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与原文意思相悖;“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在原文没有依据。C项,花开二十日不能算花期短暂,对“没有牡丹的日子”的特指意义理解有误;最主要的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共4分。选对一项2分,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2.(1)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2)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每条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1)牡丹跨越萎顿和衰老,将最美好的生命形象留在世上,可谓壮美。(2)牡丹品格高贵,值得膜拜。(每条2分,共4分。(1)意思对即可。(2)必须出现“高贵”一词。)
4.答案要点:作者写牡丹之美,是赞颂人的高贵品格。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世俗;为将美好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这便是惊世骇俗之美。(共6分,可分点赋分。意思对即可。)
《玫瑰树根》练习题
1.读第三段,若将加点的“据说”两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当他看到美丽的玫瑰树,闻到甜香的玫瑰花味时,他发出这样的感慨:(用选文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说法与这篇短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 )
A.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