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 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七十九中学 蔡厚财
一、设计设想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我想,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基于这种思路,我设计了这节课。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新课标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备考,老师也能更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和方;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学会和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五、课前准备:收集过往高考试卷中有关断句的考题,分析其隐含的方法规律,并从课内寻找相应的一些句子,制作成一份练习,在课前发给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感悟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以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总结出断句的方法。同时,老师准备一份巩固练习,并制作好课件。
六、教学过程
1.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
标点在中国是近代的产物,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个时代,读书人打开一本新书,阅读的时候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或者用毛笔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那时候,形容一个人读不懂文章,有一句术语说:“他点不断(句子)。”
两个小故事激趣:
(1)“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2)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2.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3.学生根据练习,讨论总结断句的规律方法,师生一起明确。
(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如题3)。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如题1、2、5、10)。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3)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如题9)。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4)找顶真(如题4)。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