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4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授课人:陈 原
《过秦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该文论述了贾谊关于秦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关键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的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脉络;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认识贾谊对秦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新课标指出,应该“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认识“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文中所载的道,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本课计划安排两课时。今天我重点讲第二课时的安排。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有:
首先,导入课文,我计划从近年热播的古装影视作品导入,让学生明白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必须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同时让学生结合预习介绍作者情况。培养学生搜寻、整合资料的能力。其次,诵读课文。通过全体学生读课文、教师的纠正范读两个步骤,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