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60字。
初中语文
第十部分 文言文复习精要
(蓬安县城北中学 王 瑧)
一、文言实词
1.名词
古代汉语中的名词除了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可以充当谓语和状语。
(1)名词作谓语
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以作判断句的谓语。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基本上不用判断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位于主语后面充当谓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吴广者,阳夏人也。(《陈涉世家》)
古代汉语的名词还可以作说明描写句子的谓语,对主语进行描写或加以解释说明。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2)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一般是不能作状语的,而在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却常常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具体作用:
①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多带有比喻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等意
思。
例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②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或凭借,有“用……”或“依据……”等意思。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簸箕、土筐)
失期,法当斩。(《陈涉世家》)
(依照法律)
③时间名词“日”、“月”、“岁”等作状语时,表示情况逐渐发生变化或着有“从前、往昔”的意思。
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地)
2.动词
古代汉语的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经常充当谓语,但在表意功能上,有的动词谓语有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某些特点。
(1)使动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的。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使……生,使……活)
(2)被动
古代汉语被动的表达和现代汉语一样,都是通过有结构标志和没有结构标志的两种句式,
所不同的是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时期,没有结构标志的句式居多,使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远不如现代汉语普遍。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为动
为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为……死)
3.形容词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和现代汉语一样,经常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和状语,有时也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补语,只是在词的构成上和某些用法上稍有不同。
(1)古代汉语的叠音形容词要翻译成含有“……的样子”。
例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都是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
(2)古代汉语的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在意义上常常相当于一个中心词不出现的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形容词活用为词。
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坚甲、锐兵)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