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
课 题诗眼与用典
课 型古诗鉴赏复习课课 时1课时授课时间2007-11-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眼与用典,并能在诗歌赏析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诗眼与用点,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在运用中理解概念并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值观:体味诗歌感情,品味诗歌语言,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诗歌更深的爱,更深的理解。
学情分析:所教学生是我校高三级的学生,对诗眼与典故有所了解,但并不全面,尚未能结合具体的诗歌来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合作、探究,以提高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全面地理解诗眼与用典,并能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1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点拨。
2诵读法、讨论法:通过反复诵读、讨论,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功业未成
板书设计:
忧 时光易逝 诗眼:忧
人才未得
教 学 过 程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一、课前:背诵《短歌行》
二、导入新课:
放《三国演义》片断。教师导入:高三的语文也可以学得比较有趣味一些。
三、寻找诗眼
提问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明确:一个“忧”字。作者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三种感情:功业未成之忧、时光易逝之忧、人才未得之忧。这三种感情可以用一“忧”字来加以概括。
明确:忧字,就是全诗的诗眼。
提问2、什么是诗眼?
明确:对诗眼一词,有三种理解。
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明朝的袁宏道《与伯修书》:“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此中之诗眼,即指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2、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些句中之绿字,“绿”写活了春风,隐隐传出了江南春来早的讯息,堪称“诗眼”。
3、亦指一篇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字或词。
四、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