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07-2008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调研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9 19:53: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22道题,约7230个字。
鼓楼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书写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不写在本试卷上。      
一、积累与应用(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孟子两章)
(5)                   ,村南村北响繰车。(苏轼《浣溪沙》)
(6)唐诗,诗苑瑰宝,举世仰慕!阅读唐诗,我们可以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任选四句默写)
我们从“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感受到真挚深厚的友情。
从盛唐时期有诗仙之誉的李白“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中读出了自信乐观的力量;从有诗圣之誉的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领略到兼济天下的情怀。
从中唐诗人刘禹锡“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悟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从晚唐时期有“小李杜”美誉的杜牧“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中解读出咏史诗的不同视觉;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中品尝到“无题”诗的朦胧魅力……我们在唐诗的滋养下,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7)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其中“生前身后名”化用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中“__________     __,                ”的句子。

2、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6分)
我是一颗不幸的星,一个夜晚,我从天空陨落。我曾认为我永远属于那片湛蓝而深邃(  )的天空,现在,我却躺在这浩hàn     无际的荒原。在忐忑不安中我窥探四周,死一般的沉寂让我悲从中来。在歇斯底里中我突然想起妈妈的教诲(  ):不要对生死耿耿于怀,廓然无累者才能达到生命的至境,活着和死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一下子huò   然贯通:我这是挣脱了家园的禁gù   ,魂归大地的怀抱,我愿化作一抔黄土,以一颗炽(  )热的心滋养出一片青青的小草。
在横线上填汉字、在括号内填拼音。
深邃(  )  炽(  )热  教诲(  )
浩hàn       huò   然贯通    禁gù   

3、综合性学习  (8分)
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后首次开放日。扩建后的纪念馆总占地111亩,新增纪念性雕塑数座,浮雕面积有1700平方米,陈列照片3500余幅、文物3300余件、影视片130多部,复原场景13处,沙盘1处。
请看下面两幅纪念馆的雕塑:

和平大钟

大钟的两侧刻着对联:

撞历史警钟 祈世界和平
标志碑
此碑上部镌刻着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下部插在一个铺满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鹅卵石的方形坑(即“万人坑”)内。
(1)把以上两个雕塑结合起来看,能看出其中什么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参观纪念馆后感慨很深,他拟了一幅对联,可是有一处不妥,请你帮他修改一下。(2分)
上联是:俯首默哀  身旁累同胞白骨
下联是:挺胸肃立  担肩上祖国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参观了纪念馆后,创作了一幅海报,请你解说这幅海报的创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热爱和平的人,如果要推选一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备选人,你觉得在下列几个人物中谁最合适?为什么?(2分)
候选人:庄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44分)
(一)古诗赏析
4、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然后回答问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中“风住尘香花已尽”点明季节时令为        ,表明词人愁绪深重原因的句子是                     (2分)
(2)简要赏析下阕中“也拟”“只恐”两词的表达效果。(2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