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赏析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2/18 17:06: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00字。
《长亭送别》赏析资料
[赏析]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由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这折戏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它以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话别为序,展现了一卷情景交融的暮秋别离图,主要通过19支曲子,集中刻画了莺莺送别时深细而复杂的心绪,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细腻、纯真而又充满内心矛盾的少女形象。莺莺的离愁别绪,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的严重束缚和压制。这折戏景物描写与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烘托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和微妙的心理。曲词雅俗相济,自然而华美,修辞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实甫深厚的语言功力。
 [名家点评] 
    贾仲明: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凌波仙》 
    王骥德:今无来者,后掩来哲,虽擅千古绝调。《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徐复祚: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曲论》 
    金圣叹:《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者。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方言补笺    张庆
 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好些词汇至今仍存活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尤其是吴方言之中,今择取一二作些笺记,或许会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笺记这些词语。
1。 迍迍
“《滚绣球》:‘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按“迍”字今注音为zhūn。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入这个字,这说明它应该是后起的。宋本《广韵》注有两种读音:“陟浑切”和“徒纶切,音豚”,并引《易·屯》篇来证明“迍”的本字就是“屯”。
“屯”是一个象形字,按清代段玉裁的解释,上面一横表示土地,其余部分则表示草木因艰难而弯曲着破土生长的意思。所以,“屯”的字义就是“难也”。而“迍迍”也就有了“行动迟缓”的意义,这正好与唱词中“快快”相对应。
而“迍迍”一词在当今的吴地方言里常常用作“慢迍迍”。它在古代戏曲中也有,如元代李好古杂剧《张生煮海》第二折《脱布衫》:“你慢迍迍好去商量。”这里的“迍迍”是读“徒纶切”,所以有时也会写作“腾腾”,如《群仙祝祷》第二折《十二月曲》:“更谁敢慢慢腾腾。”
另外,按照钱穆先生“声相通转,义亦随之”的说法,考察“屯”字的一些同音、近音字,确实有这样的表意现象,颇有些类似英语词汇中的“词根”。如:“忳”,迟虑;“沌”,愚笨、糊涂;“纯”混和、黑的;“顿”,疲敝不堪;“钝”迟钝、愚笨;“窀”,浓厚的样子,等等。
 2.自家
“(夫人云)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