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30字。2008江苏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类命题(1)
作者:运河示范学校 张丰
一、复习目标
分析类命题——如何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思路)
二、2008江苏考纲
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路·结构
思路是按照一定的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作品的结构体现了作品的思路,作品的思路是靠作品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
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路,也就能正确地分析作品的结构了。
四、分析作品结构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①能够分析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段内的结构层次);
②能够分析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全篇的结构层次);
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划分层次就是进行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内容分开来。
这里所说的“作品”,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五、作品语段的特点:
(1)段落中心的单一性;
(2)内容上的相对完整;
(3)结构上的相对独立。
六、分析作品结构方法
(一)、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的结构
(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练习/体会:
绍兴是我的故乡,偏门外一带是我旧游之地,以前我可没有这样感兴趣过。固然,由于年龄、世故等关系,有些事情一时体会不到真情。像我早在中等学校里唱过的“鸟鸣山更幽”和“夜归鹿门”等歌词,一直到我年已半百在福建永安的山上时才忽然体会到,却也只是一会儿就过去了的。如今鉴湖风景给我优美的印象是使我念念不忘的了。“静观万物皆自得”,原来在旧社会里,我迫于生计一直匆匆忙忙,没有好好地安静过心境。不久以前我到北京去开会,在火车开出车站时,我突然想到,以前我屡次北上,总是为着生计,这次才主要的是为着事业。
1.上文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并分别概括三个层次的意思。(每个层次不超过15个字)
第一层:___ 第二层: ___ 第三层: (2)理思路,明晰语段。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练习/体会: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
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⑧未来的人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