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80字。 具体系统讲解高考考点,以实用为原则,彻底又简捷解决难点及易错。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一、 简明
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由此要注意不滥加省略,不滥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用准标点符号等。
主要题型有三种:
1、删改所提供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与中心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材料的语体。(口语改书面语,书面语变口语)
3、辨析有歧义的语句。
其中第三种题型是重点。消除歧义的方法主要有:
(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2)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
(3)变换词语法: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前往”。)
(4)语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关系会造成歧义句。
(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如:“劳动”既可作动词,又可做名词。
“语言表达简明”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
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四个选项,选出其中表意简明(或不简明)的一项,也可以是提供一个语段,修改不够简明的地方,或者判断对不简明的地方所作的修改是否正确。无论考查形式怎样变化,考查点是相同的。做这类题,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替。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是否达到了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位置是否得当,状语的位置是否得当。“和、跟、与、同”等类词语的词性在本语言环境中是否固定;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是否可以产生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理解;一个语句作不同的停顿,是否有不同的意义。
例、下面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2000年高考题)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1)学术研讨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2)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3)。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议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4)研究的情况,展开可热烈、自由的学术(5)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6)
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
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这句可改为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简明运用语言的能力,D级。解题时应先分析哪些可有可无,哪些重复,哪些可用指示代词指代。这些分析必须依照上下文,因而要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判断。
此题是考查简明和“内部语境”得体的一个范例。这是一则小报道,或称为短讯。短讯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最精炼的文字,非常简短扼要地说明一件事、一个问题的报道。该题解决的思路完全是由文体本身的要求决定的。
答案:应删去的是(3)(6);应省略的是(5)可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
(2)处已说清了会议名称,(3)处明显地照录(2)处原文,重复罗嗦,应当承前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