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60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教师 蒋国远
联系电话:13778097861 邮编:62275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能热爱祖国语文,有学习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学生,肯定能学好语文。而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乐学、好学、会学而不是厌学的人。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不该激发,能不能激发,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边就笔者的一些尝试,谈几点拙见。
一、认识激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曾于2001年秋在一所中学对从初一到高三的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年级抽一个班,每班抽30名学生,其中男生、女生各15名,调查结果发现:在表中“我最喜欢的学科”一栏里填“语文”的仅有6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7.2%,且年级越高,喜欢语文的人越少。所有喜欢语文的学生中,女生占42人,大大超过男生。我也曾问过一些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他们说:“听语文课没劲”,“没趣”,有的说“课文乏味”,“作文难写”。看来,语文学科教学已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况愈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来看,大都认为对课文能读,能理解大意,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就行了,知识太简单,并没有认识到中华汉语的博大精深。再者,学生长期以来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和惰性思维习惯,不愿多动脑多动手去探求知识。就教师来看,教法陈旧死板,缺乏创新意识,经常是课堂“言语”的霸权者,致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试想:如果教师不顾学生实际,不注重筛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一味地按部就班,甚至照本宣科,那么,再生动有趣的课文,也会教得索然寡味,死气沉沉,这样的课,趣从何来呢?因此,要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研究课题。它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明确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