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练字“炒作”激趣法
作者:自贡旭川中学 曹泽均 时间:2006/8/25 7:44: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17
兴趣,关涉到心理品质,要通过改变心理品质来提高、保持兴趣是缘木求鱼,它需要有一种媒介物,我选择的媒介物就是——炒作。
我对“炒作”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时段、一定的范围给予持续的饱和信息,以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信息的烙印,最终改变某些心理品质,从而形成自动化的能力,即习惯。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商业炒作的精髓,铺天盖地的广告,图片、声音、文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无处不充斥着定向的信息,我称之为定向饱和信息,也可称之为饱和向量。这样做就会产生物理上的势能,也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势不可挡,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爆炸式增长。这是激趣的第一步。
练字时的具体作法是,先找来一些书法名作的复制品在教室张贴,每周换一次。再请几位书法高手(本校教师中选择也可)轮番现场表演,之后展示所有任科教师的手迹,并且由学生评点,接下来就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表演。造势任务完成。
第二步很关键,激发起来的兴趣如果随时间推移大量耗散,就会前功尽弃,要保持兴趣,就要不断地施加刺激——广告的惯用手法。学生开始练字觉得好玩,如果没有新东西,他们就会不玩了。虽然第一步中已经有保持兴趣的因素存在,但还不够。要是空洞地去说教,会适得其反,因为现在的学生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们实际得很,给点甜头才会来劲。这就要玩弄一些新花招。
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渴望了解和表达。征对此特点我采取每天抽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每次抽四位学生,先自愿,剩下的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依次上台,每天一组。写完之后师生共同评分,记录各小组的得分,得分高的给予表扬。每次只需10分钟的时间,每天的内容部分重复。富有新鲜感和对抗性,有时还富戏剧性,学生很感兴趣。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就有在教室的后黑板写诗词的奖励。
对学生的《悟练习字本》,我坚持一周至少检查一次,重点查看进步稍慢的,并给予耐心指导,也就三两句话,但传递给学生的是关注的眼神,对保持学生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的学生。
因此,参与实验和对比实验的学生到实验结束,还余兴未尽,纷纷要求进行第二轮实验。时间和实践证明“炒作”激趣法比较有效,特别适合那些有书法基础的实验教师。学生带有情绪地动起来,要禁止都难。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心理的层面。要是如此,对如今倡导的教育个性化,善莫大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