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80字。
《双语言时代》教案及练习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学习阅读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的文章,从中筛选内容要点。
三、了解现代社会语言日趋国际化的特点,了解我国双语言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
一、认识文章各部分的逻辑联系,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双语言”吗?双语言时代是个新颖的说法,大家对此说法有什么感受?本文是一篇论文,大家对论文有多少了解?
二、介绍有关论文的一些知识。
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从观点和内容上看,要有相当的创新性;从材料占有上看,要有相当的可靠性;从论证过程上看,特别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上看,必须做到准确、恰当和流畅;从文章结构上看,往往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三、快速阅读课文(15分钟),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双语言时代?双语言时代有什么特点?
2本文的七个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联系?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第1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主要应当了解地球村和国际共同语两个概念。
第2组问题比较复杂,要正确回答这几个问题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路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第七部分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结论。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第二课时
演练•评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零散 洋泾浜 颉颃 赚取
A、săn jīng xié zhuàn
B、sàn jìng xié zhuàn
C、săn jìng jí zhèng
D、sàn jīng jí z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倾泄 华裔 独占鳌头
B、津帖 慨叹 心腹大患
C、萎缩 销售 无冕之王
D、酝酿 妨碍 背道而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苏联瓦解之后,俄语退出了争霸舞台,法语孤军作战。
B、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外语(英语)文盲”,日本还没有这样做,但是英语越来越被重视,几乎要跟日语并驾齐驱了。
C、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法语是否可能从一种国际语言萎缩成为一种国家语言呢?这是法国的重大忧虑。
B、在语言工作上,它们面对两项历史任务: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同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同语。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