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80字。《文学类探究性试题的解读》,县公开课教案,紧扣08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设计合理,实用性很强,效果很好。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性试题应试策略
滨海县八滩中学 顾 军
一、直接导入:
投影
2007年广东卷18题:
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是一道什么题型呢?(探究题)
08年江苏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探究性”试题将在文学类文本中考查,分值为 6分左右。
二、考试说明对“探究”的要求及考纲解读 :
在考试说明中,“探究”这一考点是这样要求的:
投影(这三点要求中哪些词语是你答题时需要关注的?)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解读: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角度不能单一,须分层答题,思考不能太肤浅,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提炼出其丰富的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解读:“民族心理”、 “人文精神”一般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可以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读:题目中常说,谈谈“你的看法”“你的理解”,这就是强调 “个性化”和“有创意”,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而是依据文本而进行合理推断。
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读者又能有一个哈姆雷特”微妙结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应试策略”。(板书)
三、下面我们来看发下去的材料:《稻草》
1、一般情况下,我们拿到题目以后,第一步做什么呢?(生答)
读题目:
(1)明确答题的要求(答题的范围,答题的角度等);
(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疑问点。
这样就可以明确答题的方向。(板书:读题目,明方向)
2、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阅读《稻草》一文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3、巡视,寻找、归类学生的答案。
四、展示、讨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评分。(学生评分,讨论答案得失)
1、答题方向不清晰:(不知所云类)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呢?
A、纵观全文,联系全文,认真审题
B、以“稻草”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要明确一个概念,才能更换一个观念”的理解。
C、对“要明确一个概念,才能更换一个观念”的理解。可以抓关键词,拆解疑问点。
D、关键词: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什么“概念”?“要更换一个观念”是一个什么“观念”?它们分别针对什么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