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10字。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
2008.03.28
考点透视: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
(1)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2)本考点为选考内容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梳理:
◆论述类文本主要特征:
一、议论性较强 。
二、观点鲜明。
三、材料涉及面广。
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一、整体感知,提要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明大意
1.克服不良的解题习惯。
①做选择题只看题目不看材料的浮躁心态。
②不先阅读材料,直接看题目然后到文中找答案。
2.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⑴抓关键语句,作简要勾画。
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
①直接宣布新观点、新理论的句子。
②阐述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句子。
③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
④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
⑵按写作模式预测行文,逐段概括内容。
二、明确要求,擦亮眼睛审题干
1.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①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②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③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2.根据赋分定答案要点。
主观题赋分高者需分条作答。
3.审出题干关键词,要紧扣关键词作答。
三、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
1.筛选定位 :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2.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3.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
4.干扰项的设置方式:
①过于绝对 ②以偏概全 ③混淆时间 ④模糊范围 ⑤无中生有 ⑥偷换概念 ⑦答非所问
典题探究:
(07高考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⑴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12-A)
⑵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