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学习方法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25 8:32: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50个字。
  古典诗词学习方法指导
  江苏启东长江中学张家鑫
  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方法,在现阶段还处在泛读,背诵阶段。而如何深读,精读,学生可能普遍感到一定难度,笔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调整语序法
  “诗词”是精练的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的字面形式往往是“跳跃式”的。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中押韵、平仄、对偶格律等的要求,所以,按字面语序理解,可能有难度。于是就应考虑是否调整一下语序,看看是否可行。现举例说明: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句按现代的语序习惯调整后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因此,联系诗句可知诗意是:天空中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我”在前行的山路上,感受到了零星的小雨。这显然是一幅夜晚旅人图。
  例(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调整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意思是“傍晚了,我的故乡在哪里?回头见江面烟霭弥漫,更使我愁绪涌上心头”这里低沉的绵绵愁思跃然纸上,更增添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要调整语序,如果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类似,就不需要作调整了。反之,尝试作一些局部调整,重新组合,其诗意就能更理想地彰显出来。
  二.活用词类法
  活用词类就是探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古典诗词中的词性变化情况,以便能透彻地理解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新意。
  例(1)“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句连用了6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铺叙了萧瑟的景物特征。如果不从词性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就不太容易解释。因此,活用这一系列名词或名词短语后,意思就鲜明了。在冷飕飕的西风的劲吹下(名词作状语),在古道上(名词作状语)我骑着一匹瘦马慢慢前行(名词作动词)。那乍小的木桥旁(名词作状语),溪水缓缓流动,(名词转动词)旁边坐落着几间稀疏的房屋。(名词转动词)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写了人(一个天涯游子),事(行进在回乡路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