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520字。
现代文阅读之话语系统、数学意识、朦胧文章
现代文阅读鉴赏话语系统
重庆市云阳中学 张锋
一、 行文技巧
●设置重要语句
1总起句 领起下文 奠定基调 起兴以引出主体
2结尾句 概括上下文表现主旨 强烈抒情 留下余地令人思索
3线索句 多次复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4中心句 概括性强,紧扣题旨(多抒情、议论形式)
5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作用 画龙点睛
6矛盾句 貌似矛盾,实含深意(句意侧重于矛盾的一面而非两面)
7变式句 具有强调意味
8照应句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 突出主题,一般回环照应都顺便点题的。如果是议论文的话就能够做到强化论点,而散文就能够反复的抒发情感,增加情感厚度、深度。
(照应,是指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1)题文照应。(2)首尾照应。(3)前后照应。)
9伏笔句 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运用修辞方法 (联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本身)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它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有时还突出事物特征)。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有节奏感。即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一气呵成,文气贯通,突出强调有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