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0字。
润物细无声
——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内容摘要:
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中,曾有过一种奇怪的现象,不讲字词篇句这些语言因素,而将中学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种现象在很大范围内曾经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其直接恶果是在一个时期内造成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下降。现在这种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似乎出现了另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为了追求高分,在教学中片面强调字词句的单项训练,忽视了对为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近一段时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下滑,可能与此也不无联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第一条中就明确写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培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首先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更强调教学与教育的统一。由此可见,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客观规律已为人们所认识,语文教学任务包含着正确价值观培养的任务是由教学的教育性所决定的。
与数理化等理科反映的内容是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不同,语文反映的内容是生活、事物、思想、精神。如柳宗元主张 “文以明道”,周敦颐强调“文以载道”,元代郝经更认识到“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主张文道统一。尽管古今的“文”“道”涵义不同,但是古往今来都认为“文”与“道”有关,用今天的话说,语文教育都与思想教育有关。
在语文课中对价值观培养,既要诉诸感情,又要诉诸理智,要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于是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这是不是一种“趣”。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乐趣,因为这件事使他很开心,而有的同学持反对意见,觉得这种“趣”和课文中表现的趣是不同的。我首先肯定了这确实是一种“趣”,与课文中表现的趣不同是因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趣”:一种是高尚的情趣,而另一种则是低级趣味。
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中,曾有过一种奇怪的现象,不讲字词篇句这些语言因素,而将中学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种现象在很大范围内曾经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其直接恶果是在一个时期内造成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下降。现在这种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似乎出现了另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为了追求高分,在教学中片面强调字词句的单项训练,忽视了对为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近一段时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下滑,可能与此也不无联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第一条中就明确写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