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0字。
边城
Szpji2003
背景知识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专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岳焕”取“焕乎其有文章”之意,“从文”是1923年由“崇文”衍化而来。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地土著部队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后正式从军,闲暇之余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22年到北京求学,曾去北京大学旁听,未果,1923年开始学习写作谋生。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同时在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出版了《入伍后》、《阿丽思中国游记》、《巫神之爱》、《雨后及其他》等作品和作品集。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30年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出版了中篇小说《边城》、《阿黑小史》,短篇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新与旧》,传记《记胡也频》、《记丁玲》,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等,成为文坛影响颇大的京派小说家。40年代沈从文刊行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中篇小说《一个母亲》,长篇小说《旧梦》、《长河》等。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被迫放弃了文学创作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创作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学术著作。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等。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病故于北京,享年86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坛巨匠,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把乡土文学发展到了更高的境界,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人物形象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语言具有个性,生机勃勃。
沈从文小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沈从文生于湘西,长于湘西,沅水及其支流辰河带给了他经验、灵感和智慧。在水中或岸上讨生活的剽悍的水手、靠作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携带农家女私奔的兵士、开小客店的老板娘、终生漂泊的行脚人等都编印着他深凹的足迹和青春的记忆,即使是成年以后,仍然“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尤其是长期以来,沈从文把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边城》就是这类作品中的杰构,它借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颇为悱恻的爱情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一追求相一致的田园牧歌情调。
文本速览
民国初年的湘西,紧靠四川的边境,有座小山城,名叫茶峒,那里有一小溪,溪上有个渡口,名叫碧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