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60字。
《近体诗六首》教案及练习
要点扫描: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抓住一项,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一、知识发展:
1、文学文化常识
⑴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不同类型的近体诗,其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⑵格律诗,诗歌的一种。形成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的规则。我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数、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2、词类活用
空山新雨后(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万里悲秋常作客(为动用法,为……悲伤)
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多)
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
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用作动词,传名)
二、应用深化:
例一:苏轼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请以《山居秋暝》中的诗句为例,说说王维在诗中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分析]体会意境,重在运用想像诗句中的景物构成一幅完整而清晰的画面。
[答案]《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写雨后的山,山上的松树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象连自己也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山泉在石上流过是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分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着。
[点评]意境是建立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的,抓住形象特点,即可较准确地体会出诗的意境。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说说该诗表达出了什么样的主旨?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_________________[分析]作品的主旨往往蕴含在作品描写的具体对象上,描写景物的特点往往暗示着作品主旨的基调。
[答案]作品写诗人在春天看到的长安破败之景及对妻儿的思念,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思家念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