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70个字。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平川二中张郁雅7309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沉着冷静的叙述风格。
过程与方法:诵读、体悟、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作者在非人的折磨下所表现的超人的意志,体会作者对生活热烈深沉的爱。
2:学习伏契克备受摧残而依然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重点:
感知伏契克不朽的精神价值。
教学难点:
伏契克英勇无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深沉热烈的爱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命对谁都是一样宝贵的,然而,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遭受外族入侵,经受空前的灾难时,有多少人带着对家的眷念,带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义无反顾地走上刑场,今天让我们怀着对英雄无限的敬仰,带着一颗缅怀之心走进捷克斯洛伐克著名作家,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伏契克(Julius Fucik l903~1943):捷克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工人家庭,在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曾任党刊《创造》和《红色权利报》的编辑。1942年被捕,1943年9月8日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他写过不少歌颂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散文、有关矿工斗争的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论文,最著名的是在狱中写成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1945)。它揭露了法西斯匪徒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描述了狱中难友们的坚贞不屈与团结斗争,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作者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