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赏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24 9:31: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20字。古代诗歌的赏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临沭二中     陈钊
  在新颁布的2003年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考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重大的调整,命题改革的着眼点,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诗歌鉴赏便是今年高考语文中变化较大的内容之一。它的考查方式由近几年的选择题转变为笔答题,考查层级达到了阅读能力的最高级。这实际是提高了得分的难度,所以我们对其鉴赏的思路及应试能力的培养作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
  《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有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主要针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考查,后者主要考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二者都已涉及到了诗歌的字句含义的理解,文学常识典故的辩识与理解,对诗歌意境、主旨、艺术特色的把握以及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所以要提高解题能力,必须扩大知识视野,注意文学修养,掌握阅读方法,那么,鉴赏古代诗歌应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呢?下面我们就古代诗歌的赏析点,即高考的考查点,从应试的角度作一具体分析。
  [一]诗歌形象的鉴赏。
  方法是:整体感知,体味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这是诗歌鉴赏的入手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一般方式是即情述怀,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因而要想把握诗歌的形象,必须从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事入手,即分析诗歌所选取的特定时间,典型景物和人物,把握整首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及所渲染的氛围,去理解和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的“此情”是什么,从而达到体味诗歌意境的目的。
  所谓意境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体味意境的方法就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势。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赋得暮原草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赏析中,若能抓住诗人选取的“暮钟时”、“微雨里”、“楚江边”等特定的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