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特定意象知几多?

作者:湖南省炎陵一中(412500) 王理尧  时间:2007/9/12 10:41: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01
  我们知道,意象是作者通过想象力对实际生活进行加工并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凸出。在古代诗歌中,有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往往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诗中它已经不是一种单个的物体或是一种单个的景象,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解这些特定意象,对于我们鉴赏古诗词很有好处。笔者现将一些特定意象例示如下。
  1、 寄寓人高洁品格的有松: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有香草美人: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 ( 屈原《离骚》)。
  2、 体现诗人愁绪离恨的有流水喻愁,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雨喻愁,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春草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烟草、风絮、雨季喻愁,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 表示殷切思念的有“杜鹃”,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有“鹧鸪”,如“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白居易《山鹧鸪》);有“月亮”,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望月怀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 用秋、秋风、秋声表达羁旅伤感心绪。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苏頲《汾上惊秋》)。
  5、 用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的有杨柳。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 用来体现征夫离愁之意的有“孤城”“玉门关”,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 用来表示游子离绪思归的有“浮云”,如“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归”(杜甫《梦李白》);有“关山月”,如“关山难越,谁言失悲之人”(王勃《滕王阁序》),“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秦观《鹧鸪天》);有“黄叶”,如“况复高风起,山山黄叶飞”(王勃《思归》)。
  8、 表示女子闺怨思念的有“鸿雁”,如“云中锦书谁寄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有“春景”,“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9、 用来象征自由的有“鸟”“鱼”,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10、用来形容姿色的有桃花,如“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1、用来表达相思有红豆,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用来代称传情之物有红叶,如“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朱叔真《恨春》)。
  此外,还有“双鲤鱼”代指书信,“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之人,“南冠”借指囚犯,“菊花”、“梅花”寓高洁,“古迹”寓怀旧之意等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