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正确处理八大关系,力争语文优异成绩
- 资源简介:
- 约12140字。正确处理八大关系 力争语文优异成绩
蔡 肇 基
2008 - 9 - 19
恢复高考30年,人们对一份高考语文试题的研究已经够多的了,我觉得,什么研究都不及高考研究这么全面、深入、细致、实在,都不及高考研究这么具有极大的关注性、广泛的群众性、持续的长期性和永恒的新颖性,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比如各类试题的命题特点、答题要领和注意事项问题,研究成果就令人叹为观止。我校(南京一中)郅美丽老师就曾介绍了一首4言48句的《文言文翻译歌诀》:
古文翻译, 有其顺序。 首览全篇, 掌握全局。
先明主题, 后分段意。 由段到句, 由句到词。
全部理解, 连贯一气。 难解句子, 则要心细。
照顾前文, 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 揣摩语气。
要求做到, 合情合理。 词句段间, 联系紧密。
跳跃句子, 补出本意。 加上括号, 表明增益。
人名地名, 不必翻译。 人身称谓, 掌握惯例:
吾余为我, 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 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 没有定意。 对待之法, 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 还要仔细。 逐句对照, 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 错字灭迹。 标点符号, 也要查对。
改无可改, 再行搁笔。 祝你成功, 分数第一。
类似的科学认识和严谨的文字总结,只要上网查查,不难发现许多;如果自己再动点脑筋,结合个人的实践加以充实提高,会出现许多成果。今天,如果我们再只是一般地讲各类试题的命题特点、答题要领和注意事项问题,可能已经不够,在细部问题应该进一步注意的前提之下,我们不妨站得更高一点,更有一点宏观眼光,更有一点理性色彩。
我想提出一个高考语文复习训练“八大关系”的问题,就每一关系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大关系是:
一、《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二、课文复习与考点训练
三、模糊试题与精确答案
四、基本素养与应试技巧
五、语知、阅读与写作
六、本试与加试
七、高考试题与模拟试题
八、一轮、二轮与三轮
一、《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高中《课程标准》是高中语文教学根本的纲领性的文件,高考《考试说明》是关于考试的规定性文件,后者服从于前者,从实际情况看,又补充了前者。搞得不好,又限制了前者。
《考试说明》上的“必考”与“选考”,并不照应《课程标准》上的“必修”与“选修”,但是,《考试说明》“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三类文本的阅读,则显然依据于《课程标准》上的规定,并把它也作为写作的要求。三类文本中,突出文学类文本阅读,把它作为必考,而不是像国家《考试大纲》那样作为选考,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精神。
最主要的是,从本质的一面来看,《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一样,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上有着共同的要求。
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具有高度的历史性、时代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了历史和现代的思想人文精华,对考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都有高度而明确的要求。这些,从命题的选料、试题的指向、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