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20个字。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思维的有效性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周月梅
[内容摘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反思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结合当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提出在新课程中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思维的有效性,主要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设计有效的问题,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思维活动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思维的有效性思维习惯
有效的问题丰富的想象力阅读思维活动
在新课标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水平较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够,思维的深度不够。课堂上,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在开拓思维发展方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和“教”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合点。而现在的初中考试卷大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的是思维方法。由此看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想象力,掌握阅读思维方法并能再次指导自己阅读分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即阅读教学中,增强思维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教学思维的有效性是指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发展。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有效性思维包括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思维更加广阔,使问题考虑更全面,说明思维更加有效;当学生从一个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时,思维更加递进,使问题考虑更透彻,也说明思维更有效。随着思维有效的增加,对文本理解分析更深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思维的有效性。“学生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余文森语),这恰好说明了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思考了哪些问题,能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深度如何,这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这才是关注学生的未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