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50个字。
《小石潭记》实录&反思(市优质课优秀案例二)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槐林中学高美娟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对初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从文体上看,本文首先是一篇文言文,然后才是一篇游记性散文。基于此两点,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实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用自己的视角来品味小石潭,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抑郁悲凉的心境,领会作者移步换景、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一、积累文言实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通过此游记表达的凄苦忧伤的感情。
【授课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齐声)喜欢。
师:一次畅快的旅游能让你们收获到什么呢?
生1: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生2:在旅游中能忘掉生活中不愉快的事。
生3:旅游时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
师:的确,风和日丽时,与好友结伴而行遍访祖国名山大川,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今天我们要和唐代代文学家柳宗元先生去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的一个小石潭。板书课题、作者。
(情景导入,让学生从自身旅游经历谈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二、叩响生字之门
师:跟着古人游名胜,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义。让我们先来扣响生字之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的通顺、流畅。
学生自由阅读,标注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音。(屏幕显示初读要求)
师:让我们在初读文章时遇到的拦路虎请同桌帮我们解决,现在同桌轮读,纠正字音。
生生轮读,纠正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