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60字。
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阅读中绽放——《泥人张》教学案例分析
沛县袁大庄初级中学 李大林
【内容摘要】:本文摘录了某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三个教学片段,初步分析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蓓蕾竞相绽放,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激发联想 激活思维 促进阅读
【教学片段】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也不乏奇人高手 。冯骥才的《俗事奇人》就是为他们大书特书的。《泥人张》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在听课时,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遥想那些凡夫俗子中的奇人的。我摘录了沛县袁大庄初级中学某位教师在《泥人张》教学中的几个片断。《泥人张》由教师导读,另一篇让学生自渎,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片断1: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泥人张》一二节 后,探讨问题。
师问:“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的泥人张捏泥人的技艺可谓登峰造极,但他常去的地方有两处,请问是哪两处?”
学生兴奋地举手回答 :“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
师问:“那么他去这两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生答:“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
师说:“同学们通过认真阅读,回答得很对。”
师问:“泥人张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 ,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后一类看的更多。请问,他这种做法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呢?”
生思索、沉默 ……
课本上能找到答题线索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需要判断、推理、演绎、分析的问题,学生思维比较迟钝。
教师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却愁眉紧锁,有的望着天花板好像有些无动于衷。
教师有些急躁,说:“我来说吧!这难道对我们的写作没有启发吗?泥人张去大观楼和天庆饭馆是为了观察戏院和人世间的各种角色,了然于胸,以便在捏泥人时能捏出不同角色的特征,使之栩栩如生。而我们写作呢,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世间万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准确表达,这样才能把人和物写得生动细致。可见观察能力地培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