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2003年高考语文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简评2003年高考语文题<br>
刘 玉 星<br>
<br>
对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我的评价是:整体平稳,变化不大,总体难度高于去年;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导向回到生活的本源。下面,对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作如下简析,以就教于方家。<br>
先说语言知识和运用。第一小题与前几年不同,出现了几个较生僻的字,如“盥洗”、“莅临”、“乖戾”、“翌日”、“霰弹”等,不过,这些词都是学生在课内见过的。第二题,往年只有一个干扰项,另外两项中至少有两个明显的错误,因而不构成干扰;今年却不然,除正确选项外,其它三项都只有一个别字,且相当隐蔽,这么一来,这道题的难度就比去年增加了不少。第三题的“题眼”是“莅临”一词,这个词同时又是第一题的“题眼”,还是一个不常用的词,不少学生会因为这一个词丢掉六分,并影响考试情绪,这也是往年未曾出现的情况(好在前三题所考的绝大部分字词,我校考生在复习资料中见过)。第四题(成语题)的答案不唯一,答案是D项,但选C项也合乎题意,恐怕考生选C项的为多。另外,今年没有考去年备受批评的词义解释题,改为一道新闻标题加语义明确的第6题,考点和题型都较新,但实际只考了排除歧义,新闻标题的其它特点和语义明确的其它要求未涉及,有些名不副实。后面30分的主观题,其中有12分的题跟去年几乎一致,比如诗歌鉴赏,去年考李白一首诗的“关键二字”,今年则考王维一首诗的“诗眼”,只是多了一句“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比去年题要求略高。后面的语句连接、下定义两题,题意明显,答案客观,难度较小;仿写题,更是直接源于生活,浅显易懂却又不是谁都能够写好,当是今年出得相当出彩的一道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