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成伟 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中学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背影》《记一辆纺车》《听潮》《五柳先生》《格列佛游记》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
1、 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2、 以具体的事物质为线索组织材料;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3、 用语言塑造声音的形象;
4、 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
5、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6、 学习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领悟这样写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 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2、 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3、 以语言塑造声音的形象;
4、 文言虚实词
教学时间:
13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第13课时
背 影
教学目标:
1、 体味文章漫溢着的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
2、 学习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强调感情的方法;
3、 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教学重难点:
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情况:
1、指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chāi)使 交卸(xiè) 狼籍(jí )蹒跚(pán shān)拭(shì )琐屑(suǒ xiè) 箸(zhù)簌簌(sù)品莹(yíng)
2、解释下列词:
颓唐: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狼籍: 差使: 赋闲:
二、新授:
示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了解课文线索;
2、理清课文段落层次;
3、分析课文第三者1节,从朗读入手,着重体会“最”对写背景的作用;
4、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1部分第一层(2~3节);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中“淡淡的哀愁”
6、讨论有关语句的含义,着重理解这一层对描写背景的作用。
7、归纳分析这一层;
8、分析第二部分第二层
讨论作者为何连用两个“再三”;两个“踌躇”;
讨论两个“忙着”和两个“嘱”表现父亲怎样的感情?
师生共同研讨:
1、课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
2、全文共七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节)
第二部分(2~6节)
第三部分(7节)
3、“最”字突出了背影对自己印象之深,自然引起下文对父亲“背影”的回忆
4、第二部分第一层描写背影的作用是:这悲凉的气氛和惨淡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热情形成对明,显示父爱可贵崇高,父亲在这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不知要可贵多少倍。这特定的环境,背影下的父亲“背影”完全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
5、部分第一层交代这次父子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演泽悲凉气氛。
6、连用两个“再三”,两个“踌躇”,第一个“再三”,可见父亲不放心,周到、细密:第二个“再三”,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去。两个“踌躇”,可见确实“事忙”,“谋事”实在不易,但又爱子心切。在两个“再三”的情况下,经过两次踌躇,而终于决定自己去送,使这次惨淡、悲凉、的送别充满爱子这情,为下文写送别的“背影”在情字上作了铺垫。
7、两个“忙着”和两个“嘱”,表现父亲眼中“我”始终是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所以,随时随地要给以周到、绥贴的照顾。上段说“我那一年已20岁”,这段说“我这样大年纪”,两次提到自己年纪,一是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这么操心;二是说明“我”对父亲的爱还不能理解,从反面衬托父亲的爱子之心。
8、文章4小节共写三件事:还是决定自己送我去;①与脚夫讲价钱;②给我指定椅子;嘱咐钱;嘱咐茶房;③给我做件紫毛大衣。
9、办丧事还须借钱,却为我做件紫大衣,体现了浓烈的爱子之情。
测标
1、文中“最”字对写作背影有何作用?
2、第二部分第一层对描写背影有何作用?
3、课文第4~5节写了哪些事?其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