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60字。
《老人与海》教案
王敏锐
一 导语:
在一个开阔的天空与无垠的海面之间,一位老人在生命的破碎处站起来,让我们的种种复杂的感情随着他悲壮的生命狂舞起起落落。被文明熏陶过的圣哲贤士可以让我们肃然起敬,但决不可能激发我们内心奔涌的狂潮。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老人与海》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世界。
二 作者介绍
海明威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都很富有戏剧性,充满着传奇色彩,请你讲述海明威人生历程中的一个事件,并用只言片语进行评论,评论时注意要突出他的思想或性格。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作家最大的不幸在于童年的幸福。他父亲一个杰出的医生,有刚硬的性格的运动员,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硬汉。海明威更多的接受了父亲的秉赋。由于父亲长期外出行医,16岁以前的海明威一直生活在由母亲、姐姐和妹妹组成的“女性王国”里,他母亲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喜欢把海明威打扮成女孩子。父母性格的截然不同,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
男扮女装的童年经历导致了海明威内心的自卑、孤独和痛苦,他又渴望成为父亲那样的硬汉,因而在他的性格中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
2)1918年5月,海明威以美国红十字会车队司机的身份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7月初海明威在战场上为拯救一个意大利士兵而被炮击伤,一个膝盖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7块。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他在医院里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这时他刚满19岁。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注意一下,战争相对于海明威的精神世界是摧毁性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大背景,描述了理念的失落、理想的丧失和自我的痛苦与迷茫。美国有个女作家斯泰因称之为“迷惘的一代”。但海明威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出一个“硬汉”的强者世界,把颓废、悲哀、绝望变成了颂歌。(参加过那些战争?以什么身份?)
3)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也到过中国,报道过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这些活动,他都是以记者身份参加的,成果是大量的通讯报道。
因此他的写作风格是简洁、准确、洗练
4)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永别了武器》(即是《战地春梦》)《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
5)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甚至连他的自杀也比其他一些作家带有更加另人惊骇的色彩:把镶银的猎枪枪口放在嘴里,两个扳机一齐扣动,打碎了大半个脑袋。
中国有句古话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不能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