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 资源简介:
约5090字。
2011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一、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
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三、修辞手法主要有: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四、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五种描写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
2.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4.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5.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诗歌的表现手法
(1)烘托手法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