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960字。
2011届高三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撰稿:李召峰
使用日期:2010.12.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
(一)人物形象类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不难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
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
【知识小结】
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二) 事物形象类
——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