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复习散文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点拨
- 资源简介:
约3160字。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点拨
散文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新课标语文科《考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考纲》中的要求可以看出,散文的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散文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把握情况,借此考查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探究评价的能力。明确了这些要求,复习中才能有的放矢,搞好散文阅读的复习,从而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探究评价”的能力。下面谈一谈散文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散文的阅读方法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迅速把握住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在文中的感悟,最后总领会文章的主旨。借主旨设题颇受命题人青睐,几乎每年的散文阅读都有考查。
2.深入分析散文的思路
散文的材料需要一定的思路组织成篇,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结构。阅读时,要善于抓住能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高考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细腻,深刻,丰富。阅读时,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联系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命题人会设题要求考生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理解、鉴赏。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材料组织成篇,作者抒发感情、表达观点态度、揭示主题,都要借助最恰当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散文的表达技巧。如主次详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阅读时就要注意这些技巧在文中的具体运用,思考它们的表达效果。
二、解题技巧点拨
(一)有关句子的理解或含义类的题型
这类题型一般会问:“简析这句话的含义”或“如何理解这句话”。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所用修辞和句式特点,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还要注意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不同特点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侧重点。哲理句往往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感情句能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理解时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变式句则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强调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内容;修辞句要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矛盾句是表面看似矛盾,实则寄寓了作者的深刻用意,理解时要挖掘其深层意;含蓄句是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如2010年重庆卷第14题:“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这是句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属感情句,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二)有关语言特色(特征)类题型
这类题一般会问:某句或某段或某篇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特色)。做这类题,先要指出其语言风格,结合文章指出在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