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50字。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
注:这仅适合普通班。
【练习-示例1】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1、《孟子》齐人乞食故事 2、介子推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使人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思考步骤:
1、猜读标题
2、想读作者
3、推读注释
4、审读内容
答题步骤:
1、明确问什么
2、对号找什么
3、提取入座分析什么
4、简单说说作用好处
5、字里行间表什么情
1、(1)用典,用齐人和介子推的典故,表现不同的人生意义;
(2)对比,首联以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与尾联满眼蓬蒿荒丘,构成强烈对比,流露出世事无情的叹息。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
通用答题公式:手法+具体内容+分析表达
细化答题公式:
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手法+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手法+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
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手法+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
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手法+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
2、诗人触景生情,运用对比,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概叹。诗人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逝者,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无论智愚高低,人最后都是蓬蒿一丘。又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是愤激。
答题公式:用什么方法抒了什么情+具体内容简介+总结
【练习2】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1、《孟子》齐人乞食的故事 2、介子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