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6 19:24: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50字。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
  注:这仅适合普通班。
  【练习-示例1】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1、《孟子》齐人乞食故事   2、介子推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使人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思考步骤:
  1、猜读标题
  2、想读作者
  3、推读注释
  4、审读内容
  答题步骤:
  1、明确问什么
  2、对号找什么
  3、提取入座分析什么
  4、简单说说作用好处
  5、字里行间表什么情
  1、(1)用典,用齐人和介子推的典故,表现不同的人生意义;
  (2)对比,首联以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与尾联满眼蓬蒿荒丘,构成强烈对比,流露出世事无情的叹息。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
  通用答题公式:手法+具体内容+分析表达
  细化答题公式:
  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手法+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手法+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
  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手法+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
  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手法+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
  2、诗人触景生情,运用对比,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概叹。诗人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逝者,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无论智愚高低,人最后都是蓬蒿一丘。又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是愤激。
  答题公式:用什么方法抒了什么情+具体内容简介+总结
  【练习2】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1、《孟子》齐人乞食的故事 2、介子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