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7870字。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整体把握
1.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从中你可以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最为重要?
点读 ①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③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象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就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二、细部探微
2.读完文章,你能理解本文所提到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指的是什么了吗?
点拨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波澜 斑斓 谰言 春意阑珊
B.蒹葭 遐想 闲暇 瑕不掩瑜
C.椽子 城垣 潺湲 撒手人寰
D.混乱 混浊 混淆 混水摸鱼
答案 A
解析 A项全读lán。B项葭jiā,其他读xiá。C项椽chuán,寰huán,其他读yuán。D项混水摸鱼hún,其他读hùn。
2.下列词语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游 杜撰 五彩斑澜 困惑不解
B.期图 湮没 高深莫则 惊诧不已
C.遐想 震惊 微乎其微 冷嘲热讽
D.浩瀚 神密 自名得意 撒手人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A项中“澜”应为“斓”。B项中“期”应为“企”,“则”应为“测”。D项中“密”应为“秘”,“名”应为“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豆制品是蔡家洼工业园区的特色产品之一。前来参观的游客不仅亲眼目睹了豆制品的生产流程,还津津有味地品尝起豆浆、卤水豆腐、豆皮等特色食品。
B.2月18日,哈尔滨迎来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冰雪运动员在这个灯火阑珊的夜晚放飞冬奥梦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开始在这时享受运动健身之乐、和谐交流之美。
C.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D.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八荣八耻”荣辱观,不仅要耳熟能详,更要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德。
答案 D
解析 A项在“目睹”前面再加上“亲眼”二字,语义重复。B项阑珊:动词,将尽,衰落,如“春意阑珊”“意兴阑珊”。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应用“璀璨”或“辉煌”等词语。C项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D项耳熟能详:耳朵听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也就能够清楚详细地说出来。用在这里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B.国际大体联技术官员珍妮特•马丁等在考察过大冬会冰壶比赛场馆后认为,场馆的灯光、制冰及冰壶等竞赛设施,已经达到了冬奥会标准,本场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冰壶场地之一。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 000吨。
答案 B
解析 A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