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导读
- 资源简介:
约14320字。
《谈美书简》导读
一、朱光潜档案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教育家。
1897年9月19日出生于乡下“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是个乡村私塾教师”。他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喜欢读书。
1916年中学毕业,后来考入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1918年—1922年,朱光潜在香港学习,主要学了英国语言和文学。
1925年入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又进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并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学习艺术心理学课程。在留学期间撰写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谈美》,以及《诗论》的初稿及《变态心理学》等。
回国后,朱光潜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并在清华大学、中央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兼课,是全国闻名的美学、心理学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又为我国美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解放后陆续译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辑的《歌德谈话录》以及黑格尔的《美学》三卷等。
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京病逝。
朱光潜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学术著作,蜚声于海内外学术界。朱光潜视野开阔,融贯中西,对中西方文化都作了深入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二、内容提要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谈美书简》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又能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切身体会,因此读来比较亲切。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中的13封信大概内容如下: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
1956年,全国开展美学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朱光潜承认自己过去“站的是唯心主义立场”,“用的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逻辑方法”,信奉的是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等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到80年代,朱光潜尽管还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但他讨厌对美下定义,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
朱光潜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审美活动和整个人的其它许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报的意志“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强调反“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体的活动”,进而提出“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这一命题。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
朱光潜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朱光潜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储存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