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高分必备:现代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31600字。
第二十二讲
现代文阅读
2010年命题特点 从选文上看,所选文段一般以社会科学现象为议论对象,淡化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篇幅一般在七八百字,字面上有一定的丈化底蕴,内容上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从试题数量上来看,每个文段设计四个题。
从试题形式上看,主观题为近年试题的主要趋势。
从试题分布点来看,对词句语境意义的理解一般占一个小题,对语段或全文内容的理解一般也占一个小题,综合题占一个小题,推断与想象题也占一个小题。
从分值上来看,本题一般投入12分。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选丈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新颖性,它一般选择那些反映自然科学前沿动态的短文作为阅读丈章,字数一般在七入百字。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斯科技发明的内涵,新科技发明的依据,新科技发明的特点,人们对新文明的评价,新科技、新发明的操作程序,有关设备、人员等。
纵观新高考以来的丈学作品阅读试题,我们就可以窥见其命题趋势之一斑。
1.丈学作品阅读选文有五个特点:(1)作品内容有着较强的进步性,或者通过一定的物象,揭示一种哲理,或者通过一定的形象,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或者以一种象征,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迪。一般地说,与时代精神相悖,不能激人上进的作品不能进入试题。(2)淡化时代背景。(3)作品具有较强的审美情趣,缺乏审美品位,艺术手法平淡的作品不能进入试题。 (4)选文字数一般在1000字左右。(5)体裁以散文为主。
2.朱来试题预测:朱来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散文阅读仍占主要地位,但不一定限制散文一种文体,短篇哲理小说、戏剧文学选段等,都有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试题设计角度、难度系数及分值一般保持相对稳定;文学成分、考生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应试高分瓶颈 社令科学类文章试题的失分主要有三大原因:(1)平时读书没有良好的习惯,满足于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缺少深入的语言揣摩和阅读感悟,文化积淀浅薄,基本读不懂富合深蕴的社科类文章,做题时摸不着头脑。(2)阅读急功近利,心态不佳,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把握文章的观点、材料和写作思路,不能从宏观上控制原文,就急于动乎做题,结果,做题受阻,再读原文,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准确地捕捉丈中的主要信息。(3)阅读方法不当,不能在阅读中及时标记有效信息,找不到文章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缺乏阅读敏感性。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误答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五点:(1)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少精读细品、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科技史语言简明,科技信息含量欠,一旦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前溜走。(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社科类的文章一般比较抽象,有的考生在平时作题时得分率不高,考场一旦阅读不顺,便产生烦躁情绪,以致严重影响了做题质量。(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其结果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症结,以致把答案做错。(4)做题方法不够科学,科技类丈章阅读试题一般是单选性的,题支干扰性很强,过早的阅读题支,容易把头脑搞乱,给自己招束更多的干扰因素。(5)缺少整体阅读意识。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上,如果不从整体着眼,只把答案盯在局部,就难免把答案搞措了。
文学作品阅读题最大的失分点是:先入为主,似是而非。
“先入为主”是指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意思,凭想当然就做出结论的现象。比如《木履》是表达对父辈固守穷困.生活深思的文章。可学生一读到下雨天父亲背我过河,父亲连夜为我做木屐的细节,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篇表达父爱的文章,理解肤浅,丢分不少。《穿过岑寂的碎片》中有对外国强盗抢运中国文物的描写,学生也先入为主地认为本文是揭露外国强盗的罪行。
另外,词汇贫乏,不能恰当地表清达意,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考生在做题中也大体了解作答内容,就是一时没有恰当的词语表达这个意思,以致造成误答。
命题点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命题点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命题点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命题点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点5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币口想像
命题点6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命题点7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点8 自然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
命题点9 社会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
命题点10 文学作品整体阅读
命题点l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各类文章中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但人们在阅读文章时所得到的信息却是有限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从文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其他信息则不予理会,这就是对信息的筛选。摘取要点,便是筛选信息的过程,是对考生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方法。
(一)判断正误
1.镜像原则。也就是在“从原文中找答案”,一般来讲,每一个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根据,如果找不到,就可推断为错误,就像有“像”必有“物”一样。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一部分考生习惯于离开文段自己寻找答案的情况而提出的。
2.比较甄别。用在原文中找出的对应语句所载的信息与考题选项中所表述的信息相比较,看是否犯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源流倒置”“答非所问”“已然未然、或然必然性质不分”“深浅肯否,牵强附会”等毛病。
(二)简要表述
1.直接摘取。有时候提取要点比较简单、涉及的范围小,可就文中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采取“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有时需要稍加整理。
2.概括提炼。如果涉及的范围大,提炼要点就可能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范围大,干扰信息就会增多,什么信息是所摘要的,一时难以分清。在这种情况下,要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要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技巧,把信息区分开来,然后再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所需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
解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筛选的范围。
第二步:找准相关答题区域,寻找关键语句。
第三步:根据筛选的类型,即是判断正误还是简要表述,分别用其方法进行筛选。
第四步:提炼有效信息,加以整合,作出答案。
Ⅰ高考最新热门题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
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1)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首先明确这是判断正误题,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此题实际上是判断“观点和材料”是否一致的问题。材料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较易判断。
【解析】 此题较简单。成年干细胞分布的地方并无科研价值,与生物学家判断无关。
【答案】 A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此题重点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地方,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加以比较,看表述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