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指要
作者:胡志峰 时间:2010/6/26 20:41:56 来源:zdzx203原创 人气:892
整体意识: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对应意识:题目考查所对应的内容。
原文意识:尽量用(或选用)原文词句。
要点意识:几层意思、清晰明白。
二、现代文阅读技巧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操作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要注意的问题:(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 ,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第四步:理清要点,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三、要点突破
(一)理解关键词语
出题方式:加点(画线)词语在句中有何作用,或者某某词语能否这么用,或者某某词语可否用另外词语代替。
答题技巧:
1、审清题目要求,怎么问怎么答。
2、把握重要词语所处的“语境”。所谓“语境”,指的是被阅读对象的语言环境,包括语言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及上下文(上下句、上下段)等。要探究在具体语境中重要词语的特定意义。如正用意义、反用意义、借用意义、比喻意义等。
3、如果能判断该词语有“特定意义”,其作用可从三方面考虑:本意是什么?此处写什么?作者意图是什么?
4、如果能判断该词语无“特定意义”,仅仅是实际写照,其作用可从准确、生动、传神等描写角度去考虑其表达的效果,还可以从表达作者感情的角度去考虑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效果。
(二)理解句子
出题方式: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或者某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或者某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这样的句子可能是:表现观点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语句;对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警句或引文;中心句、起始句、过渡句、总结句、比喻句、结构复杂容易错误理解的长句和内涵丰富的句子。
答题技巧:
1、审清题目要求,怎么问怎么答。
2、如果问的是含义,一是判断此句是否观点句、哲理句,如果是,就要把抽象的陈述转化为形象的表达,即对抽象的意思进行具体的阐释,化抽象为具体;同时结合文章主旨思考对中心的作用。二是判断此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是,就要把形象的表达转化为平实的概括,言简意赅的把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来。
3、如果问的是作用,可以从结构、内容、主旨以及感情几个方面考虑起作用。
4、如果问的是感情,一要看文章主旨,二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作者的喜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