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评析
- 资源简介:
约12260字。
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评析
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11、12题所提供的“答题要点”值得商榷,具体如下。
11.这一题的信息区域在第三段“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级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这一句后。因为信息集中,又有“所以”这个词的关联,这一题难度很小,只要把“所以”后的文字照抄一遍就可以了,分不分点都没什么关系。由此可见,这一题几乎没有什么区分度。如果要把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分点的话,由作者“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表述来看,最好还是分为两点,“不仅”所带的内容为一点,“还”所带的内容为一点,而不是像“答题要点”中要求的三点,毕竟此处“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是“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的最终结果,两者如何可以并列的关系出现在答案中。如此不顾逻辑地提炼要点(所标明的可是“答题要点”,而不是评分要点。就是评分要点,弄成如此三点也是值得推敲的),难道是为了评分方便?
12.由“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中的“这”我们可知本题的信息点就是第四段中两个“如果”所产生的后果。按照这个思路,撮要而言,根本原因就是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会产生两个不良的后果,即产生功利和近视的价值观和让社会异化。至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作者并没有把它当作“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来看,而是把它当作社会异化的原因(即“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的原因)来看。可见“答题要点”中的第二点“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显然是不能成为“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的答题要点的。
附:原卷相关的阅读材料、题目及答题要点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