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研究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及策略研究
党山镇中 韩建军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根据在于人自己的对象化、具体化的活动。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些经典性的论述,阐明了参与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杜威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一文中指出:“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的确,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细析的学生的学习,诸如学生学习主体论、学习内因决定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等论述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具体观照阅读教学现实,人们则认为: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阅读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积极主动的“构造过程”。审视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教学参与而为人所弃,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行着种种实践。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那种师说生听、师讲生记、师写生抄、师做生看、师领生跟、师问生答、师点生读、师拟生练 ┅┅如此等等,表面上是指导学生的参与行为,但不难发现,这些都仍是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行为,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发展到满堂练固有着其进步的一面,但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局面改变甚少,学生远远没有主动参与,参与效性也就难如人意。据北师大教科所曾琦的调查标明,现行课堂教学中,只有45%的参与行为是有效的。我校虽在两年前就对学生主体参与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对阅读教学的课堂实际观察分析发现,在课堂阅读教学参与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满足于学生形式上的热热闹闹;(2)、满足于一问一答式的学生浅层次思维参与,不求甚解;(3)、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结论,忽视探索过程;(4)、满足于学生给出答案,忽视学生对不同见解的讨论和争辩。邓小平同志曾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讲究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观照我们的参与教学,有相当多的教师或醉心于自己的“艺术表演”;或只顾进行“满堂灌”;或一味进行提问分析,让学生围着自己团团转,无所适从。这些排斥学生参与或只图形式的热闹却让学生做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实效的参与行为,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