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素读:阅读教学的有效追求
- 资源简介:
约4790个字。
文本素读:阅读教学的有效追求
玉环县坎门镇第二初级中学江小芸
【摘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讲,文本的解读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二是学生对文本的再解读。在这两者之间,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根本中的根本,它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起着基础和支配的作用。所以教师以何种姿态去进行文本解读,学生得到的就将是何种形式的解读。而让教师“素读”文本的提法无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经验总结。
【关键词】文本素读阅读教学策略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素读”是要求“以一种原始的心态贴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的思想,并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此丰富阅读体验、丰厚知识内涵、丰盈精神世界”。即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进入到文词句的深在含义中去,吟味把玩文本词句本身的韵味。从语言最小的单元——词语,到语句,到段落,到作品的节奏,逐一加以推敲,让读者在慢悠悠的咂舌中,在情绵绵的回味里,体会个中意境和韵致。最后再把它们重新组合到一起,于是一部作品也就重新被建构起来了。它求的是一种本色的阅读,力求用本色的教学设计,养成真实的阅读能力。这种作者拈花而读者微笑的境界应该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了。
一、教师传统文本阅读的弊端分析
(1)唯教参是读的传统解读是对语文的讽刺
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学习围绕着标准答案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直到教学成果都是统一由教参里的标准答案做指挥棒,这时老师失去了自己的阅读开始以教参为金科玉言,教参是怎么理解的老师就是怎么理解,真正成了标准答案和教参的顶礼膜拜者。此种情况下的我们不仅是在教教材简直是在教教参。曾经有几年出现过这样一些怪事,开学之初家长排队去新华书店不是去买课文阅读书而是去买教参,这也就说明老师在教教参学生也是在学教参,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师莫大的讽刺。
(2)多元解读背景下文本阅读导向的迷失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所以在课程改革之初我们针对以前在解读过程中过于僵死、过于僵硬、过于教条、过于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的背景下提出了多元解读这个理念。这种模式在尊重学生的多样化解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等等这些时新语言的刺激下,教师对于学生非常随意的乃至怪异的理解,不敢引导更不敢批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无法把握对学生这样一种理解到底是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时就选择一味的赞同甚至表扬,最后是你对我对大家都对,课堂的“多元性”是有了,但教师却迷失了文本阅读教学所应有的阅读导向。
(3)文本细读背景下教师偏向狭隘的价值取向
针对多元解读带来的弊端很快我们进入了文本细读,而此时发现我们老师在倡导文本细读时首先还是按照我们既有的社会分析的阅读思路,甚至我们是用一种传统的阅读思路再去寻找这个文本的主题思想去挖掘这个文本思想是多么深刻,可见侧重点是在挖掘文本深刻的含义和深广的内容,这个价值取向只取向于文本内容价值的深挖细掘,而这或许就进入了一种狭隘的文本细读或者说是价值取向。
教师从读教参、读标准答案到阅读导向的迷失到偏向狭隘的文本阅读价值取向,前者阻碍了教师个性化的解读思维,后者又扭曲了文本的真实意义;而让教师“素读”文本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