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24 22:41: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430字。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一.总体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特征和审美意义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方法和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审题技巧和答题要领,则是非常必要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方法,概而言之为三句话,一是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解题方略
  1.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提示信息
  例:20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
  第19题: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分析】在提出具体问题之前,题目中交待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答题都是有帮助的,我们要注意从中找到答题方向。“浙江绍兴,古称山阴”,题目“在山阴道上”其实就是在“绍兴道上”,文章写的就是作者游历鲁迅的故乡绍兴,这样,题目就和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了;“《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意在说明山阴道上可以欣赏到接连不断的美景,其实时告诉我们在游历鲁迅故乡时,不断看到的今天的美好生活场景。
  【答案】①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②暗寓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2.考查词语的含义
  ⑴ 确定答题区间,联系具体语境,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第18题:结合原文,理解“童话”的的含义
  【分析】在原文中,“童话”一词出现在第15段——“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我们根据“不久以前”,可以确定,答题的范围在15段的上面。
  「原文片段」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童话”是美丽的,荒野以前也曾经美丽过——荒野上的树“曾经无比强大”,有“密集的喧哗的笑声”,可见其“茂盛”;拥有“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可如“今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对比之下,表达了作者对此种状况的忧虑。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⑵ 注意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例:2007全国卷2《海南杂议》
  第15题: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该词语在句中是否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技巧。在原文中,“道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