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练习试卷1
- 资源简介:
约10290字。
高一寒假作业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荇(xìng)咒语 (zhòu) 冰屑(xiè)百舸(gě)
B.寥廓(liáo)悄悄 (qiào) 浪遏(è) 方遒(qiú)
C.窗扉(fēi)跫音(qóng) 颓圮(pǐ) 幽燕 (yàn)
D.漫溯(shù) 逶迤 (yí) 河畔(pàn) 长篙(gāo)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啜泣 激浊扬清 磅礴 风华正茂 B.寥落 含蓄隐诲 竟相 清澈晶莹
C.急燥 荆棘丛生 惺忪 长歌挡哭 D.通辑 峥嵘岁月 彳亍 苦闷诅丧
3. 下面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写稿子常常文不加点,字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B. 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C. 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D. 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4.下列有关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的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所著,它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D. 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我是非常熟悉的,我早就能背诵。
B.从大量的观测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C.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戴望舒的《雨巷》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 分)
理想的能源——氢
化石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以铀为基本燃料的核能等,其资源有限,终将枯竭。同时,这些能源又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能源。
氢能是新能源中比较理想的。实质上,它是一种二次能源,可从各种能源中转换而来。它燃烧后只生成水,且能量密度高,使用方便。随着制氢和氢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将成为21世纪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中的新型制氢技术,将主要考虑:硫化氢制氢、低电耗电解水制氢、生物化学制氢、等离子化学制氢、太阳能和原子能制氢。
氢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掺氢汽车,是以金属氢化物为贮氢材料,利用汽车发动机的余热,可使贮氢材料释放氢气;还有一种全氢汽车,这两种汽车均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飞机上试用氢燃料也已获得成功。此外,氢燃料电池应用于航天器、潜艇和其他运输工具也是很方便的。
大型燃料电池发电站已开始商业化。由于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电解制氢的逆反应,制氢与燃料电池可与大型电厂、水电站共同组成储能与共同负荷相补的供电系统,电多时制氢,电缺时用氢能供给燃料电池发电,这将是今后理想的电力工业组合。
此外,在民用能源,如炊事、供暖、空调等方面,氢能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人们认为氢能比较理想,是因为( )
A.它是清洁而持久的能源。 B.它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C.它便于制取和贮存。 D.它的应用前景比较广阔。
7.掺氢汽车在燃料的使用上,其特点是( )
A.既可燃烧汽油,又可燃烧氢气。B.既可贮存氢气,又可燃烧氢气。
C.可同时燃烧汽油和氢气。 D.它解决了贮氢与释放氢的难题。
8.“理想的电力工业组合”指的是( )
A.制氢厂与氢燃料电池厂组成相补的供电系统。
B.制氢、燃料电池厂与大型电厂、水电站组成相补的供电系统。
C.制氢厂与电池厂组成相补的供电系统。
D.电解制氢厂与发电厂组成相补的供电系统。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6分,每小题3 分)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2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3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1君人:君主。 ○2涓人:宦官。 ○3安事:何用
9.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花费) B.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尚且)
C. 涓人对曰(回答)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场)
10.与下列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越国以鄙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夏感 (梁衡)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升腾,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
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3)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