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
- 资源简介:
约4150字。
《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
授课:商丘市回民中学 丁晓红
点评:李青峰 张建礼
师: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登高》。
(板书课题 作者)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幻灯片)
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冠是什么意思?生:第一。在众多的七言律诗中,它数第一,可见这首诗歌不同一般,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师:(配乐朗诵。)
师:想把这首诗歌读好吗?
生:想。
师:读一遍试试。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也很有气势,但诗中丰富的情感还没有读出来。要想读好一首诗,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能读得很到位。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生:(讨论交流。)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哪些句子侧重于写景?哪些句子侧重于抒情?
生:回答。
师随机评价。问:在后两联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
生:悲、
师:那么在前两联中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通过写景,借景抒情。
师:首联写了哪些景呢?
生:风、……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六种景连缀起来,形成一幅图画,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而你就是那位登高赏景的人。
生:描述
师:真是一幅明丽清爽(或凄美)的画面,把你的情感倾注其中,用你优美的声音把首联诗句给大家吟诵一遍,好吗?
生读。
师:略作评价。(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有味了)
师:本诗中为何用啸而不用啼?李白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有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啸和啼有区别吗?
师:(出示《满江红》中的相关句子)岳飞为什么仰天长啸?
生:因为有愤懑,需要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