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课堂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100字。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
“今天,我们请史梦琪同学给我们上晚唐诗人李高隐的七律《锦瑟》!”我在班上宣布。往届师姐上台当老师!班里顿时洋溢着热烈激动的气氛。掌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一张张年轻的脸顿时兴奋了起来,目光中的信任和期待像温暖的阳光。
史梦琪在同学们掌声和注视的目光中走上讲台。
同学们,在高一,老师曾经带领大家学过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谁还记得那首诗属于什么风格吗?“朦胧诗”,好!回答得非常准确。但是你们知道中国朦胧诗的鼻祖是谁吗?“不知道。”那我就告诉大家,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啊!”史梦琪同学语惊四座。当然,我是就他的创作风格来说的。因为艨胧诗的主要特点就是把感情隐藏的很深,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她又做了这样的补充,同学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好,请大家把书翻到29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齐读)
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整体把握这首诗。时间大约3分钟。
接下来我们进行课堂讨论。第一个小问题: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马云同学回答。马云:“我觉得虽然诗的画面看上去比较宽松舒畅,但是却暗含着一股非常悲凉的气氛。”请同意马云这一看法的同学举手!一部分人举起了手,个别人还在观望。“我们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见风驶舵。”大部分人举起了手。“对呀,这不是很好吗?看来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那我们就来看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一感情基调的?为了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诗人的生活背景。看来史梦琪是有备而来,她在讲台上一边板书,一边侃侃而谈:李商隐年轻时期也是一个极有远大抱负的人,例如他在《登安定城楼》就有“钦回天地入扁舟”之志。但是他生活在晚唐风雨飘摇的社会之中,又处在当时“牛李党争”的夹缝里,起初因为受到牛党代表人物令狐楚父子的赏识,在令狐陶的推荐下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当时科举选拔和推荐选拔两种制度并存)。后来因为令狐楚的死,使他失去了依靠,在穷愁潦倒的情况下,被一直钦慕他才华的李党代表人物王茂元招入幕府,并且将女儿许配与他。因此之后始终受到牛党的中伤、漫骂和诋毁。他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政治旋涡的溺水者,一生沉沦下潦。所以崔珏有《哭李商隐》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可见李商隐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这样的遭遇又不能不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
了解了诗人的处境,下面我们结合注释8来讨论一下这首诗的主旨(讨论后归纳):对于这首诗的主要看法有两种:第一种认为是“自伤之作”,赞同者主要有清代学者何焯和当代学者钱钟书:第二种看法认为抒写的是“生离死别之恨”,支持